学校新闻

学校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学校新闻

【院长访谈】访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院长堵锡华教授

来源:材化学院 宣传部 吴琼琼/文 刘连启/图编辑:陆泽歆时间:2020-11-18浏览:5566


材化学院:吹响高质量发展集结号
——访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院长堵锡华教授


校报记者:堵院长,您好!学院近几年发展迅速,教学科研成果丰硕,人才培养卓见成效。请您简单介绍一下学院的整体概况。

堵锡华院长: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目前设有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4个本科专业,师资力量雄厚,专任教师博士化率达到90.7%,学院建有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省级基础化学实验示范中心、省级工程实验室、省级重点建设学科,拥有国内一流的绿色化工虚拟仿真综合实训中心。2019年,学院申报的“加氢反应系统安全应急演练3D仿真实训项目”被评为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同时被认定为国家级虚拟仿真“金课”。同年,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获批省级一流专业。2020年,学院获得中国石油与化工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一项,应用化学专业获批省级一流专业。近年来,学院教师发表SCI论文、入选ESI高被引和热点论文数明显增加;通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材化学院已逐步发展壮大为具有较强实力和竞争力的工科院系。

校报记者:请您围绕学院内涵建设和高质量发展,谈一谈学院在人才培养、师资队伍、教育教学、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等方面工作的特色和取得的成绩。

堵锡华院长:“十三五”期间,材化学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落实学院党政工作部署,始终坚持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快构建一流人才培养体系,全院师生齐心协力,并肩作战,敢担当、勇担当、会担当,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跨越式发展。

一是严教学,人才培养彰显“质量担当”。学院围绕教育部新工科建设“六问”“五强化”要求,探索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和效益,全面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意识、数字化思维和跨界整合能力的“新工科”人才。近年来,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应用化学专业先后获批省一流专业;学院获得江苏省在线开放课程立项、校优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等项目近20项;出版了《大学化学实验》系列教材和《化工原理实验》教材,并获得中国石油和化工出版物奖二等奖;《有机化学》被列为高等学校“十三五”规划教材,《中级有机化学》获江苏省重点教材立项,仿真项目“加氢反应系统安全应急演练3D仿真实训项目”被认定为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同时被认定为国家级虚拟仿真“金课”,江苏省教育厅为此专门颁发致谢状。同时,实训项目“基于VR技术的典型化工设备拆装虚拟仿真实验”获批江苏省在线开放虚拟仿真实训项目。

学院注重引导教师加强课堂教学能力训练,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发挥“以赛促教”的积极作用。近年来,学院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学竞赛,获得省级教学比赛奖项10余项,教学成果“依托‘1+1’协同实训双平台 构建绿色化工人才培养模式”获批中国石油和化工教育教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多项成果获校级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等奖项。同时,学院还鼓励学生申请创新创业项目,参加学科竞赛,学生承担国家级和省级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25项,获得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奖43项。

二是强师资,教师团队彰显“实力担当”。材化学院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常抓不懈,坚持人才培养和引进并重,制定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建立健全了高层次人才引进机制和优秀人才培养机制。学院近年来引进博士、教授40余人,多人次入选省“青蓝工程”和“333”人才工程、市优秀专家和拔尖人才,培养校级重点学科带头人2人,每年选派教师到国内外高校进修学习。
学院通过促进专业融合,推进资源共享,打造高水平的科研创新团队;通过积极准备专业工程认证,不断探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途径与方法,努力建设教学水平高、培养质量好的教学创新团队。学院选拔学科领军人才、中青年骨干人才后备人选进行重点培养,择优资助青年教师开展自主研究,夯实发展基础。对入选的中青年骨干创新人才和优秀青年教师的培养计划落实情况进行定期检查,推动促进入选者努力达成培养目标,并依据培养目标及任务要求进行期满考核。

登陆央视的“网红”博士朱捷指导学生做实验

三是重学科,科研产出彰显“水平担当”。学院牢固树立科研成果服务科技社会发展的意识,紧跟行业发展需求,重视和支持师生开展科学研究,建设高水平科研创新平台,形成有特色科研团队,进而引领促进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学院建有省级工程实验室和省级重点学科各1个、校级重点学科2个,与企业共建省级工程技术中心3个,建设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个。近年来,教师出版专著2部、申请授权专利近百项,发表SCI论文、入选ESI高被引和热点论文数显著增长,田林博士入选2019年度“江苏省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人才资助项目。学院成功举办五届淮海国际绿色功能材料产学研论坛,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四是广交流,校企合作彰显“特色担当”。近年来,学院与江苏蓝丰生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盛宏集团、沂州科技有限公司、利民股份有限公司、新浦化学有限公司、恒盛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等近40家企业确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其中,与江苏蓝丰生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共建获批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通过建设国内一流的绿色化工虚拟仿真综合实训中心,为学生提供从“认知—理论—虚拟仿真—半实物工厂实践—生产设备实践”的实践教育平台。学院尤其注重校企合作的实效性,将专业学习场景搬到真实职业环境中,实现“学中做、做中学”,提升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专业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近年来,学院以“1+1”协同双平台,构建了特色化的绿色化工人才培养模式;以社会产业需求为导向,实现了人才培养的错位发展;以校内外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为抓手,促进了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的无缝对接。同时,材化学院还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强化与淮塔管理局等单位紧密合作,承办了党员团员教育、青年思想引领、红色文化交流等实践教育活动30余场次,得到社会广泛认可。

 校报记者:新时代,新目标,新追求。关于学院未来“十四五”发展,请您谈谈思路和规划。

堵锡华院长:面对“十四五”的发展战略机遇期,学院将加强战略谋划,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为主线,进一步坚决打赢学院事业发展攻坚战。

一是对接产业,优化学科专业体系。按照“对接行业、优化专业、引导创业、服务就业”的建设思路,发挥国家级实践基地和省级一流专业的示范带动作用,重点建设与淮海经济区地方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的专业,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将产业和技术的最新发展、行业对人才培养的最新要求引入教学全过程,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与技术支持。

二是立德树人,优化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通过构建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引领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深化校企合作,加强双师双能型教师的培养,打造高质量的一流科研、一流教学团队;推动学院实现高质量内涵发展,促进高质量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三是协同创新,优化整合国家级平台建设。利用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和各类校企合作基地,建立校企长效合作运行机制,充分发挥校内与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协同功能,实现资源共享,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书本理论知识和生产实际的无缝对接,全面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图为堵锡华教授接受校报记者专访


返回原图
/